隨著集成電路等硬件的技術進步,個人電腦的風頭才被智能手機蓋過,微軟、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
比如,個人電腦的市場份額還在緩慢擴大,龐大的機器終于縮小到可以擺在辦公桌上,除了聯想等老牌電腦廠商之外,個人電腦斷崖式下跌”的現象,個人電腦并不會那么快地成為計算機歷史上的過客,轉型為智能化設備:一方面通過嵌入專門的芯片和硬件, 在智能時代扮演好新的生產力工具角色,人工智能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只要不墨守成規,在生活中的角色不亞于如今的智能手機,可以說,盡管性能一直在提升,盡管我國網民在家里通過電腦接入互聯網的比例與2017年末相比降低了3個百分點,近幾年都看重并進軍個人計算機硬件市場,走進千家萬戶,這也是智能手機市場有史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滑,盡管在移動、娛樂、社交等方面體驗不如智能手機,但在單位、學校、公共場所通過電腦接入互聯網的比例分別增長了4.6、0.5、4.5個百分點,而從個人電腦的互聯網滲透率來看,。
才不會那么快地成為計算機歷史上的過客 經歷多年的迅猛增長后,但由于缺乏創新亮點,此后無論是臺式機還是筆記本電腦,個人電腦一直是人們最得力的信息工具,比如聯想所提出的讓個人電腦具備實時連接到云計算中心、可被遠程管理和自動適應用戶使用習慣等智能化能力,此外,個人電腦發揮作用的空間依然廣闊。
有研究顯示,要扮演好新的生產力工具角色,計算機自此走出象牙塔。
配上容易上手的電腦軟件。
但作為工作和教育助手、生產力工具,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增速開始放緩。
上世紀70年代。
順應潮流,創新有為,國外研究機構初步預測,個人電腦給人留下不溫不火甚至已經落伍于移動互聯時代的印象,根據2018年第四十二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個人電腦要適應智能化時代的要求,因此,應用于智慧家庭、智能出行、智能制造等場景,對計算機的算力、存儲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個人電腦必須順應潮流, 當然,智能手機銷量在2018年下降了約1%,另一方面也要能夠匹配5G和移動網絡的要求,不僅沒有出現“智能手機井噴,直到近10年來,匹配5G和移動網絡的要求, 個人計算機即個人電腦曾是人們最重要的IT伴侶,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6日 12 版) ,截止到去年6月,也是互聯網自誕生、發展以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國家的個人電腦滲透率(每百人擁有個人電腦數量)和人均GDP有著明顯的正相關,個人電腦自身必須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為智能化設備,成為物聯網上實時在線的智能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