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于近日在人民大會堂一層新聞發布廳召開,新任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在回答記者關于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相關提問時表示,政協委員不僅到一些人工智能領軍企業開展調研,跟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一起討論,形成一個調研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而且還會持續跟進,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相結合,使人工智能總體發展提到一個新的臺階,一個新的水平。基于此,作為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曠視科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把自身業務布局與國家發展大勢相結合,不斷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商業落地。
曠視科技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力三大場景落地
作為國家經濟轉型的支撐性技術,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則是國家提升AI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也提出,以此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加快發展。在此背景下,曠視科技也在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方面進行不斷地探索。
任何技術的落地都需要在真實的場景中去不斷試錯和迭代,尋找定位的第一步便是找準落地場景。據悉,曠視科技此前在進行戰略升級的同時,也找準了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三個場景,一為以城市傳感器為核心的城市大腦IoT場景,發力點在城市管理和智慧地產,二為包含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的供應鏈大腦IoT場景,三為以手機為核心的個人生活大腦IoT場景,而借助這三大場景的落地,曠視科技也將真正打造自己的AI算法引擎和IoT操作系統,這會成為未來十年曠視科技商業競爭的核心產品基石。
曠視科技以豐富的經驗和強大的技術實力,取得不俗的落地成果
如今,在和實體經濟結合的實踐中,曠視科技已經具備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截至目前,在城市大腦IoT場景,曠視科技城市管理AI解決方案已在全國260 余城市落地運行;在供應鏈大腦IoT場景,曠視科技智能機器人部署已超過5000臺,在亞洲最大的500臺機器人倉實現雙11(中國最大網絡購物節)當天拆零出倉8 萬多箱;在個人生活大腦IoT場景,曠視科技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已為70%以上的安卓手機提供刷臉解鎖服務,刷臉支付、3D 建模、人像光效、超畫質等創新服務為手機用戶帶來更多美好體驗。
不僅如此,曠視科技在經歷了8年的技術積淀后,已經積累起了堅實的原創技術“護城河”。據悉,曠視科技的核心人臉識別技術被美國著名科技評論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定為全球十大突破技術。此外,曠視科技已擁有國內外在申及授權專利1000 余件,并代表行業領先技術提供方參與了19 項人工智能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并在各項國際人工智能頂級競賽中,多次擊敗Google、Facebook、Microsoft 等知名企業,攬獲25 項世界技術評測第一。而這強大的技術實力也為曠視科技在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將進一步成為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在此情況下,憑借曠視科技等AI企業的努力,傳統產業和實體經濟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將更加廣泛,如此一來,也將加快實體經濟創新轉型和提升能級,從而提升整個中國產業變革的速度。